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电视剧是近些年来市场化程度最高,同时也是受众最为广泛、影响较大的电视品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如何能即能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体现出“代表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又能为市场和观众接受的电视剧作品,从根本上体现了一个创作者的时代审美意识和艺术综合素养。张惠民同志在创作实践中“选材宽、把关严”,即拍摄了反映和讴歌党的基层干部甘苦的电视剧《乡党委书记》,又拍摄了残疾人生活的电视剧《看不见的太阳》,拍摄了当时很多人不敢触及的反腐倡廉这一较为敏感题材的电视剧《生死较量》,同时又拍摄别人很少涉及的老年题材《越活越明白》和反映国家机关体制改革中人物命运变化的《分流》。致力少儿科幻题材的开发和拍摄,拍出了中国首部大型科幻少儿电视剧《快乐星球》,在同一题材领域的开掘中,远远地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艺术创作要出精品
在电视剧产品越拍越多越滥,每年有近三成的作品不能在电视台播出,作为一个电视剧从业人员,如何 “不出废品,多出精品”,应该成为一种自觉的追求和基本的艺术道德底线。张惠民同志多次对有关领导表示:电视台资金有限,电视剧目前的生产态势是数量多,精品少,应坚持“少而精,走精品路线”的创作原则。并多次在建组会上强调:决不当电视垃圾的制造者,要当电视精品的奉献者。在拍摄现场,严把质量关,尽量做到每一个镜头都精益求精,每一个画面都赏心悦目,每一个表演都力求准确到位,争取为电视观众奉献好的精神食量。 克服困难、小台出“大片”
电视剧是一个重消耗的“吃精大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许多省级电视台的电视剧部都难以为继,纷纷败下阵来。做为一个市级电视台的电视剧生产部门,在电视台只能象征性拿出每集不到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的生产经费以预购播映权给予资助的情况下,如何能把握舆论导向,坚持主旋律,思想性至上,又能出作品,确实成为一个“瓶径”。在这种严峻的市场经济考验下,张惠民同志克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并得到中央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保证每年电视台能完成市委宣传部交给的五个一工程之电视剧部分能投拍和播出,并部部获奖,逐渐达到良性循环,以形成一定的再生产能力。现在电视剧部已能做到年年出作品,年年上台阶,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和与各有关部门良好的互动关系。 身先士卒、事必躬亲
导演不光是一个艺术作品的组织者,同时也应该是艺术作品的实践者,只有事必躬亲,亲临现场,才能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把住质量关,拍出好片子。张惠民同志长期坚持奋战在拍摄现场,平均每年在现场工作时间长达三四个月,每天在现场工作时间长达十四、五个小时,并经常通霄达旦地做案头准备工作和后期,多次累倒在工作现场,多次带病工作,平均每年生产电视成品二十个小时以上。
政商名人
周桓(19091993)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八大中央候补委员、沈阳军区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沙克(19071994)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训练部副部长,军训部部长,空军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邵宇(19191992)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任《人民画报》总编辑,《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1984年兼任《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1988年,任《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辑。1990年起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委员会主任、教授。
刘澜波(19041982)原电力工业部部长兼党组书记,并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中央委员,政协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李建平(19182004)原煤炭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郭庆东北野战军军长,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解放奖章。
百年人物
任国桢最早加入中共的丹东人,1898年生于安东县滨江村(现同兴镇变电村任家堡子)。领导了奉天学生声援“五卅”的“六十”运动。
李春润(1901~1933年9月14日)义勇军第三军团指挥
邓铁梅抗日民族英雄,1946年凤城县政府把凤城主要街道市场街命名为邓铁梅路。
苗可秀少年铁血军创始人,1946年凤城县政府将凤城站前街命名为苗可秀街。
左子元抗联师长,1906年生于宽甸步达远,1937年2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英勇牺牲。
于万利抗联旅长,1904年生于宽甸牛毛坞,1938年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范东洲民众抗日同盟军将士,原名范福林,1898年生于凤城草河,1933年7月下旬,在平定堡驻防时,与地主武装的战斗中牺牲。
邓玉琢喋血蒙冤,字温璞,1903年生,前阳石门村邓家堡人。1937年11月,淞沪战役爆发,邓部临危受命,掩护主战场撤退。在著名的“松江三日中壮烈殉国。后被国民党诬为“投敌叛变,蒙冤四十余截。
张新生为真理而献身的传奇人物,化名张惠民、王立川,1887年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8月被派往苏联进行搜集情报的技术训练。1934年回国后在齐齐哈尔建立了情报站。1936年11月被捕牺牲。
王建极兴教济贫的商界名人。
邵宇
19191992年6月),著名的速写、水彩画家,原辽宁省东沟县(今东港市)孤山镇人。1934年曾在沈阳美专、北平美专学习。1936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在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上发表《会议》等素描作品,并在《力报》、《申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批以控诉日本侵略者罪行为内容的木刻《无妻之夫》、《无母之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新四军,历任新四军歌舞团团长,苏中《江海报》社总编辑,苏中新华社社长,先后在《抗敌报》、《战士报》上发表《反动派的滔天罪行》等木刻作品。皖南事变被囚于上饶集中营,后越狱回到**根据地,在《苏中报》社工作。第三次国内**战争期间,邵宇在沈阳《东北日报》社任记者和通讯采访部长。1946年冬,赴黑龙江省东安地区参加土地改革运动,激发他创作的强烈欲望,所创连环画受到徐悲鸿先生的称赞,认为其画风“用来描写中国社会非常适合。可称简约、紧凑、扼要,而极具力量”。全国解放后,邵宇任新闻摄影局副秘书长兼美术创作室主任。1950年,参与主持筹建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1951年冬,他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创作了一系列战地素描。《上饶集中营》、《千山万水》等优秀作品是这个时期完成的。自1955年起邵宇先后任《人民画报》总编辑,《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1984年兼任《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主持《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出版工作,1988年,任《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辑。1990年起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曾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委员会主任、教授。
其实我是做任务的,仅发个链接:
摘录如下:丹东历史上有众多著名人物。在封建统治时期,有以宋三好为首的农民起义领袖,反抗封建压迫和剥削。在东北沦陷时期,有邓铁梅、苗可秀为首的爱国志士,组建民众自卫军,率众抵御日本侵略军。在革命战争时期,诞生了多名将军、战斗英雄。在和平建设时期,各行各业涌现出大量模范人物。人物中包括丹东解放以来已故历任市级领导。在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少数败类,选其有特点的收录。对民间的能人、奇人也选有代表性的记入。该章选入75名已故人物,编入传略,以卒年先后为序排列。
容嬷嬷
董鄂妃